有些人经常性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有的甚至彻夜难眠。长此以往,会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严重长期失眠如何调理临床试验表明RSHWHO快眠促进放松,抗压,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品质,增加深睡眠时间。我们发现,大多数睡眠障碍与焦虑性情绪和失眠后的心理暗示有关,还与不合理的睡眠行为有关,为此,尝试用放松训练和合理缩短病人床上时间来缓解失眠病人的焦虑性情绪和解除心理暗示形成的恶性循环,效果明显。
从身心调理入手:
一旦出现失眠,不能单靠药物控制,首先要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与心理方面进行调理,效果不佳方可考虑药物治疗。
调整心理,顺其自然。如果出现暂时性的失眠,往往刚躺下不久就开始担心入睡问题,这样反而因为担心而加重失眠程度。所以,对失眠引起的症状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影响才会越来越小。
合理饮食,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有利于睡眠,要避免睡前饮用浓茶、饮食过饱、饮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亦能促进睡眠。在临睡前最好洗个热水澡,可使全身放松易于入睡,或用热水泡脚,也可促进睡眠。
环境适宜,坚持运动。适宜的环境有助于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卧室注意通通风,温度适宜、避免出现各种噪音;舒适的床褥,柔软的枕头,厚薄适度的被子都有助于睡眠。此外,体力活动有助于正常睡眠。所以白天要保持一定量的体力活动,尤以规律性的运动更为重要。下午要有足够时间的室外活动,以便接触阳光。
积极治病,谨慎用药。人的组织器官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使得退行性疾病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高。有些疾病可对睡眠构成不利影响,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可扰乱睡眠;慢性肺部疾病造成的肺功能降低,通气换气不足易致失眠发生;另外,因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痒也会显著影响睡眠。因此,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关疾病,以减轻疾病所致失眠的发生。有些药物在治疗疾病时也能引起失眠,如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利尿剂、甲状腺药物、类固醇和中枢兴奋药等,在服用期间应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
经络按揉促睡眠:
按照传统医学的理论,失眠有许多病因。慢性失眠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经常不得入寐的一种病症。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可以用拇指按揉以下穴位:内关,神门,三阴交。内关穴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神门穴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这3个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还可以添加不同的按摩手法:如果是心情烦躁引起肝郁化火型失眠,可以用手指揉擦脚掌心,即我们常说的涌泉穴。这样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如果是体质虚弱,属心脾两虚型,可以做摩腹手法。
具体方法是,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环绕神阙穴(即肚脐)做逆时针抚摸(注意一定要逆时针)。如果平时多表现面色潮红,感觉手心发热,多属阴虚火旺型,可以揉捏太溪穴。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点按可以交通心肾,安心睡眠。